Skip to content

January 16, 2012

20

人造爱因斯坦:一场关于“现代物理奠基人”的闹剧

作者: physixfan

[导读] 当我们冷静观察爱因斯坦,会发现在他身上诞生了一个奇迹:与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不同,一个从不学数学的年轻人却以物理立身,成为当代著名的“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这是一个奇迹。而本文将以独家、确凿的事实告诉你,这个“奇迹”背后真正的秘密。

 

一、米列娃,关键词:塑造

爱因斯坦成名于1905年发表的五篇著名论文。其中《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个现代版的“七步成诗”打动了很多“1900后”的朋友。他们告诉我,看了这个理论,读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后,完全被爱因斯坦的才华折服,从此喜欢上这个年轻的才子。而爱因斯坦也确实因此一举成名,这才被物理学会看上,然后才有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但是,现在我告诉你,真相是——给爱因斯坦审稿的人泡利,是爱因斯坦妻子米列娃的大学同学。

真相沉了下去,米列娃浮出水面。

米列娃考上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物理系。对于一个农村户口、爱好物理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成功。但命运弄人,米列娃一上大学就被查出性别为女,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就被辞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辞退对米列娃意味着什么,但是稍年长的人就明白,这在当时对一个农村户口的物理青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米列娃痛哭着离开校园,愤怒、屈辱的情绪,会不会扭曲米列娃的心灵?不知道。但值得一提的是,《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和其后署名爱因斯坦的文中,流露出的对经典物理的切齿“恨意”,似乎更像来自于一个性别退学生积郁了二十年的愤怒,而不只是一个26岁孩子浅白的感受。

被辞退之后,米列娃继续以自学考试的方式,在1900年获得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物理系的文凭。泡利也是那届的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物理系毕业生,两人同为苏黎世生源,同一专业,并且毕业后都在欧洲从事物理工作。米列娃的物理直觉相当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曾用笔名“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投稿机制,存在枪手代写可能。

而让爱因斯坦成名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笔老道,最后甚至还出来了拉丁文。对于一个连英语都不顺溜的26岁瑞士少年,这似乎不可能自己写作。(比较搞笑的是,文章中为了显摆学问的拉丁文,其实还拼写错了)。说实话,如果不百度一下,《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那篇文章,你甚至都不懂其中的一些典故。

所以你想不通吧?一个26岁的孩子居然能写出那样的文章?然后你就开始崇拜天才了。现在,想想米列娃和审稿人泡利的关系,你是否懂了呢?

后来,爱因斯坦又参加了与玻尔的关于上帝是否掷骰子的著名论战。这一次的论战是严格在会议室进行的。而爱因斯坦也就泯然众人,只落了个安慰性质的成就,文章《EPR佯谬》甚至都没有被收录到任何正规的量子力学教科书中。

所以,这个世上没有奇迹。真实的世界,有的是“拼老婆”。

 

二、爱丁顿,关键词:包装

爱丁顿和爱因斯坦的深度合作,始于1919年。其时,爱因斯坦正处于事业的低谷。

到了1919年,早已进入成年人世界的爱因斯坦,再想依靠“骂伽利略变换”定位,显然有点脱节。按照爱丁顿等人后来的说法,爱因斯坦处于“U型”的低谷。此时走入爱因斯坦生活的爱丁顿,力挽狂澜,用精准的定位和包装,不仅把爱因斯坦带出低谷,还大大提升了层次。爱丁顿以前也是物理学家,物理直觉相当不错。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眼光,他帮助爱因斯坦找到了最合适的定位以及最恰当的传播媒介。

爱因斯坦“时空弯曲”的一系列炒作,为其获得广泛关注,真正完成了从“物理学生”到“物理学家”的转变。

经过如此操盘,从1919年开始不到一年,一个“现代物理学奠基人”诞生于世界。

 

三、爱因斯坦,关键词:表演

爱因斯坦团队包装的形象,是“天才论”。爱因斯坦不学数学如何成为“物理学家”呢?这没法解释啊,所以就不解释了,直接上“天才论”。“天才论”一出,这还需要解释吗?比如现在常见的说法是,“爱因斯坦是靠物理直觉思考的独立物理学家”。

 

四、真相,关键词:人造

其实关于爱因斯坦,一直疑点很多。比如,他一般只接受书面采访;比如他的视频访谈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无关痛痒的回答人生鸡汤般的问题,有时甚至无话可说。甚至中国邀请爱因斯坦来中国讲学,都被严厉拒绝了。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下面我会告诉你,这不是巧合。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对爱因斯坦的印象还是“物理学家”,而认为专利局职员只是爱因斯坦“玩票”性质的附属物。我们错了。

我也是最近才发现,爱因斯坦是瑞士非常专业的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当时水平绝非“玩票”,而是瑞士专业的一流水平。

我从不相信“天才”,所以当发现爱因斯坦是非常专业的专利局职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工作是一项非常需要时间、精力、注意力和体力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在工作中做到这么专业的水平,他怎么还能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比如持续、大量的推公式?

而署名爱因斯坦的文章《Concerning an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Toward the E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发表于1905年3月17日凌晨1点多,文章长达18000多字,讨论的是光电效应等等话题。那么,我现在问你,你能想象一个专利局职员明天上午要上班,但凌晨1点却还写paper讨论物理吗?

偶像倒了下去,真相浮出水面。

另一件有趣的事,大家看看这时间“重叠”的5篇文章(1905年那5篇),这些文章的内容几乎都是铸就爱因斯坦的开创性物理文章!爱因斯坦到底怎么炼成的?!难道不一目了然吗?!

换到别人,看到我拿出的这5篇证据,这个时候就该认输了。但是爱因斯坦不一样,因为他们还有一招“王牌”的狡辩术——他们会说,这些文章是爱因斯坦早就写好了的,然后委托别人投稿发表——他们的这种狡辩伎俩,曾经就对记者使用过。

如果只有一篇还罢了,但上述“重叠5篇”总共有5篇文章!从概率乘法上说,这当然是强有力的证据,完全可以就此合理推断:爱因斯坦部分的文章,高度疑似他人代笔。

爱因斯坦“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才”、“现代物理开创者”的品牌形象,几乎都是通过论文建立的;如果爱因斯坦的论文存在“枪手”,这压根就是一出“双簧”闹剧。世上并没用大家想象中的“爱因斯坦”,有的只是“人造爱因斯坦”!

 

五、媒体,关键词:责任

从1905年的成名作《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开始,爱因斯坦就充满可疑。事实上,一直也是有人在质疑他;但随着爱因斯坦越来越成为“现代物理奠基人”,粉丝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小。到了现在,即使“大统一理论”是如此荒谬,还是不断有大量读者对其呵护拥戴。这些“爱粉”中有大量的年轻朋友。对这些朋友,我理解他们。因为媒体成天价的宣传,换了是我,我可能也是“爱粉”。

我真正不能接受的是媒体和知识分子——为什么你们从不深度质疑爱因斯坦?!

有的媒体人肆意的把爱因斯坦说成“当代牛顿,问题是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牛顿学了多少数学?!有的媒体人肆意的把爱因斯坦说成是“现代物理开创人”,问题是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真正的现代物理开创人是如何被打压?!(参见各种民科!)有的媒体人肆意的把爱因斯坦说成是依靠“物理直觉”的天才,问题是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在现代物理领域有啥天才?!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大量研读爱因斯坦资料,我对爱因斯坦已经相当的熟悉。我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爱因斯坦一头乱七八糟的头发,吐着个舌头,神情呆滞。这才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而“现代物理奠基人”爱因斯坦,可能只是一个梦。这个梦持续了一百年,爱因斯坦已经越来越hold不住。

 

最近的某天,当我看到因为“上帝不掷骰子”引发的争议,米列娃凌晨4点还在会议室不停的辩解——就好像一个三十岁的程序员,写不出代码,求他老婆来写;就好像一个三十岁的淘宝店家,卖不出商品,求他老婆来卖;就好像一个三十岁的“不学数学”的物理学家,回答不了基本的哲学问题,求他老婆来答。

那一瞬间,我对爱因斯坦夫妻充满同情。

 

附录:本文发表之后,一定会有人对本人进行各种攻击,以证明本人写作此文别有用心。特声明如下:本人从事物理行业,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靠物理史学吃饭,也不靠此文求名牟利。

事了拂衣去。不接受媒体采访。谢谢。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请务必读一下这篇文章:《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349a301011xtb.html。。。这篇神一般的傻逼文章的模板实在是太好用了。。。*/

Read more from Ideas
2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1. May 13 2012

    不知道现在这篇文章还有它原来的意义么?Lz应该已经改变想法了吧。

    Reply
  2. Aug 30 2012

    我也是看了评论才知道。。。。。。

    Reply
  3. hehe
    Apr 15 2013

    就算韩寒没代笔,也远远不配跟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你搬出你的上帝也救不了韩寒。韩寒除了文章有点幽默,还有什么本事?这话够客观了吧。

    Reply
    • hehe
      Apr 15 2013

      我不是说爱因斯坦就是你的上帝,而是说就算把你心里至高无上的那位搬出来也没用。

      Reply
  4. May 19 2014

    看了导读第一句就觉得这文是扯淡. 果然…本科也是学物理的.所以”一个从不学数学的年轻人却以物理立身” 一看就觉得有问题.但是楼主. 韩寒么, 就让他过去吧, 作为年轻时候的一个经历就好了.我也从他的杯中窥人开始一直看他的东西.在还是学生的时候,他的书一本没漏.但我得说.韩寒也就那样了.现在也就混吃等死的状态, 消费着之前作为文化宠儿包装而积累下来的名气罢了.你如果喜欢他, 我倒是推荐一个张鹤慈.60年代就开始蹲gcd大牢的老右派. 他的一些东西倒是值得一看.

    Reply

Share your thoughts, post a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

Note: HTML is allow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ever be published.

Subscribe t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