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osts from the ‘Ideas’ Category

12
Feb

闲聊一下爆火的ChatGPT: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最近几年AI的进展十分迅猛,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包括但不限于:基于 Diffusion Model 的各种图像生成模型、以及我今天想讨论的大语言模型 ChatGPT。尽管网上关于 ChatGPT 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东西确实足够有趣,因此我也来瞎扯几句吧。Disclaimer: 我是纯外行,对AI了解大概不比其他学物理的学生更多。

第一次使用 ChatGPT 的时候,有点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第一次见到 Google 时的场景。不过差距还是存在的,当我第一次使用 Google 时,我当即就知道这东西我会一辈子不停地使用它了;而 ChatGPT 大概还稍逊风骚,我目前并不觉得它能取代搜索引擎,它只适合完成一部分任务,而对另一部分任务则满嘴胡话无法信任其结果。

ChatGPT 既不像有些人以为的几乎成为通用人工智能了,也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只是个玩具。我认为它的确可以在一些任务上潜在的提升生产力。这篇文章主要是探索一下 ChatGPT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能用来改进文档和Paper的语言

在美卡论坛的这个帖子里,大家在讲自己有哪些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已经被 ChatGPT 满足了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就是润色自己写的文档和paper的语言。甚至可以直接让 ChatGPT 给自己的paper写摘要。ChatGPT 的确在这方面至少比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人好得多。

✅ 能用来应付Bullshit文章

也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拿 ChatGPT 写那种根本没人看的诸如 year end review 之类的bullshit文章了。如果在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就有 …

15
Jan

几个长见识的话题

最近大概是在这里写文比较少了,经常见到有人催更😂。在《我的人生追求》中我写道,“我的人生追求,就是:学习、分享,尽力给中文互联网贡献高质量内容。” 然而实际上值得分享的 non-trivial 的东西并不是很常见的,这也是本博客发文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不过幸运的是,我参与创建的美卡论坛里面大神众多,里面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令人长见识的话题。这里就列一下过去一年中我觉得很涨姿势的几个话题吧,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那边继续阅读和参与讨论:

1. OverEmployed (OE)

自从疫情以后 Work From Home (WFH) 在美国变得非常普遍。这就给一个以前我想都没想过的神奇操作打开了大门:同时给多家公司全职工作!这个行为叫做 OverEmployed (OE)。美卡论坛中的相关帖子如下:

2. 润学(美国以外)

有些人是为了保留双国籍,有些人是为了给美国之外留个 plan B,总之美卡论坛里很多人开始对美国以外的移民身份感兴趣。可能不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一帮身在美国的人会对香港和墨西哥这种地方的身份有兴趣?Well,反正就是很多人有兴趣。美卡论坛中的相关帖子如下:

 

总之,美卡论坛是个好地方,大家有空多逛逛。…

12
Aug

关于收入和财富不平等

【2021.8 更新】补充了2021Q1的 net worth top 1% vs bottom 90% 新数据。

wid.world 是个不错的网站,里面有很详细的各国收入不平等的数据。上图分别是美国的 top 0.1%, top 1%, bottom 50% 百分位收入的占比(截止到2019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自从1980年左右开始,收入不平等就在一路狂飙:收入高的人的收入占比在持续升高,收入低的人的收入占比在持续下降。现在的不平等程度已经差不多回到了1930年代的水平了。

中国的数据在 wid.world 里其实也有,只不过我感觉不是很准确所以这里就不贴图了。其结果也是相似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不平等就在持续扩大,趋势和美国是类似的。

当然,也有收入不平等在缩小或维持不变的国家,比如欧洲各国。不过很不幸,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且还在持续扩大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的国家例如欧洲各国都是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的国家。

FRED 还有美国 net worth 占比的数据。上图蓝线是 top 1%、红线是 bottom 90% net worth 的占比(截止到2021Q1)。可以看到从有数据的1989年起,top 1% 的占比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近五年已经和整个 …

22
Jun

中文互联网的内容产出为什么渐渐枯萎?

中文互联网和英文互联网在内容质量方面的差距有目共睹。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 审查制度。现在在国内建个博客、论坛,都需要域名备案的。一旦稍微有点流量了,就会被请喝茶,就需要审核里面的所有内容,成本都是站主承担。维护博客论坛这种事儿闲着没事儿凭借兴趣玩玩还可以,一旦需要行政成本了,就会极大的降低积极性。另外,以文学和思想为追求的文艺创作,是需要不受限制天马行空的环境才有可能有真正有价值的产出的。以国内现在的氛围,创作出来的作品能不能发出来、发出来之后过一段时间会不会被举报然后引火烧身,都是未知数,对人身安全都可能产生威胁,自然创作积极性就大受打击了。

2. 搜索引擎太烂。一个小的博客小的论坛,要如何在没有运营经费的情况下,持续吸引人进来看进来讨论呢?在中文互联网上,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在英文世界就有办法,那就是Google。只要你的博客内容足够好,只要你的论坛上讨论的问题足够专业,相关人士在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这个地方,并且持续关注。在百度上呢?呵呵。一个小网站不交保护费还想排进首页?想得美。百度和腾讯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导致中文互联网内容产出的一个主要阵地–微信公众号–上面的文章无法被百度搜索到,这进一步导致了中文互联网上发掘优质内容和优质内容被发掘的困难。

3. 中文互联网上单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很难盈利。在中文互联网中,创作者为了盈利,只能接软文广告、引流到收费平台上等等,俗称“割韭菜”。平台为了盈利,只能不断的拉新的投资、扩大用户数量,无法只对质量负责。在英文互联网中,创作者和平台方有多种多样的盈利方式,比如写文章的话可以通过Google AdSense的展示广告赚钱、做视频的话可以通过Youtube自带的按播放次数计费的广告赚钱、文艺创作的可以通过Patreon让粉丝付费支持等等。创作者只需要专注于创作或传播高质量信息,有人喜欢看,就能赚到钱;而平台也可以只追求做一个小而美的平台,不一定需要一轮轮投资不断地扩大用户数然后追求上市。

4. 中国吃饱了饭主要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还是太少。相信看过英文Wikipedia的人都会有一种敬佩感,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全面太丰富。估计中文互联网界都很难想象为什么会有人花那么多精力免费写那么多优质内容。然而英文世界里就是有那么多吃饱了饭没事儿干,主要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就是不求赚钱写东西只求自己开心。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太多的人都在忙于生计,没有闲工夫追求不赚钱的东西。…

31
May

我对中美关系的一点浅见

202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无数的大事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让众多的朋友们患上了“政治性抑郁”。5月29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公告,让众多在美国读理科PhD的朋友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其实不光是对我们这种在美国留学生活的人,我个人认为,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内,中美之间的关系都将是对其命运影响最大的事情之一。于是对于中美关系接下来走向的预判,也就自然是一件极其重要的需要思考的事了。这篇文章我就来谈谈我的一点幼稚的浅见。

相对崛起的中国和相对衰落的美国

如果要问过去的30年世界的权力构成是什么样的,那答案毫无疑问就是我们中学政治课本里说的“一超多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霸权,世界的和平靠美国维系,而美国自身也从这个由它主导的全球统一市场中获取利益。

但是其实我认为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稳定的,美国从这个体系中获取的利益并不足以覆盖它在军事上的付出(这点可能和很多中国网民的观点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全世界都在某种意义上占美国的便宜。而其中获益最大的,就是中国。

下图是 Ray Dalio 通过研究画出的一张图,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相对影响力。其中蓝线是美国,红线是中国。

图片来源: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by Ray Dalio, Chapter 1: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chapter-1-big-picture-tiny-nutshell-ray-dalio/

可以看见,美国在世界上的相对影响力实际上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左右达到了顶峰,之后就一直在缓慢下降了(注意美国的绝对实力肯定仍然在上升的,只是相对实力在下降)。而中国那条线则非常引人注目,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相对影响力就一直在以一个陡峭的趋势在上升。

实际上即使不看 Ray Dalio 的分析,单从GDP总量上来说,也能看出二者的趋势。下图是世界银行的GDP总量图,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差距在迅速缩小:

在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大约是 14.2 Trillion USD,而美国的GDP总量大约是 21.2 Trillion USD,中国的GDP总量已经从三十年前的一穷二白,变成了达到了美国的大约67%。中国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二了。

以前的世界第二都怎么样了?

上一个世界第二,是日本。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美国用了一系列手段打破了日本的自然发展,日本随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现在大概是失去的三十年了)。

再上一个世界第二,是苏联。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GDP总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美国的约71%(1995年),实际上在达到了60%左右的时候美国的制裁措施就已经开始了;苏联的GDP总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美国的约一半(1980年代)。

也就是说,以历史为镜,现在的中国从GDP总量上来看,已经达到了威胁到了美国的地步了。我认为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容忍中国继续正常发展,以至于按照GDP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外推的话可以在几十年后GDP总量超过美国。

因此我认为美国政府开始遏制中国的发展已经是历史的必然了,并不是中国是否选择韬光养晦就能左右的了,也不是哪个总统的个人意志所能主导的。遏制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了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为数不多的可以达成一致的议题了。

有一个词叫“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专门描述这个现象的: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我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中美都有足以灭掉全人类的核武器,对土地的争夺也不再像农业社会那样有吸引力,那么中美之间的打到对方本土的全面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我认为在经济和国际关系方面的较量,以及在一些周边地区的局部战争,却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中美各自想要的是什么?

20
May

华为/中国的出路 – 自由软件?

在这华为被Google/美国政府封锁的时候大家要意识到哪怕是在美国都有不少人意识到了诸如Google这种强大的怪物的威胁有多大。下文就是一篇经典文章https://www.gnu.org/proprietary/malware-google.en.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对策如何?完全开源、自由、无国界的软件之路也许可以一试。欧洲真的就不怕美国哪天制裁到自己头上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以举国之力帮助类似GNU/Linux的开源项目添砖加瓦并建设生态免费开放给全世界一起用相信会有不少同道中人来一起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