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osts from the ‘Ideas’ Category

23
Mar

人为什么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以及如何“延长生命”

估计每个人对时间流逝速度的主观感觉都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对于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都是比较靠谱的:

  1.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每一天在生命中的占比越来越小了。一个月的时间,对于1岁的小孩来说就是生命中的1/12,而对于30岁的人来说只占1/360而已。
  2. 人类的记忆功能的运作模式,会让你只记住新奇的内容,而重复的内容就不会有太多印象。当你第一次过年的时候,这个节日的每一个细节对你来说都是新的,因此你的大脑会努力记住各种内容;而当你第30次过年的时候,大脑就会偷懒,他就会默认这是众多过年中的一次,重复的内容就不去专门记了,仅仅只有少数特定细节会让你有印象了。你去回想的时候,都不一定记得起来哪个细节是哪一年的了。而随着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人生中重复的、已经有规律的事情越来越多。每天工作的内容也都稳定可预测了,记忆点就少了很多,以至于回顾的时候会觉得好像啥都没怎么干咋一年又过去了。

这第二种解释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第二种解释给了我们一些的启发:如何在客观上生命时间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主观上延长你的一生。这个方法就是:尽量不要让你的一天在重复中度过,要去追求新奇的体验。

追求新奇体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旅行。和在家坐着看屏幕不同,人类在旅行时全方位沉浸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让记忆深刻很多,这大概是几亿年的进化所致,想用电视剧电影模拟这种刺激是很难做到的。我自己的体会就是2020、2021这种因为新冠而不出门的日子过得飞快,每隔段时间就出去旅行的时间就会慢一些,值得回忆的时间点也多很多。

追求新奇体验的更高难度的做法是学习新知识。每天应用同样的技能,和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时间流逝的主观体验是非常不同的。每天读书只要读的内容都是non-trivial的以前自己没想过的思考,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更进一步的,发达国家经常看到有人年纪很大了还要换个方向读 PhD,我也有同学做腻了程序员而重新读书追求星辰大海,在我看来这都是一种能够延长主观生命的方式。

其实说穿了,一句中国的老话就能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
Nov

ChatGPT的画图模型DALL·E 3效果真的挺不错

终于等到我的ChatGPT账号有画图功能了,今天来把玩了一番。之前我也玩过Midjourney,但是感觉效果差强人意。而ChatGPT的DALL·E 3最令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根据各种自然语言指示来对先前做出来的图进行修改。

来贴几张我画着玩的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的威力。

我强调了一下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它果然就画对了。(离谱,我截图的时候才发现手抖把 on top 打成了 in top 这居然也画对了。)

如果画的不好,还不满足心中的设想,可以给它提各种要求去修改。

它可以画出我脑中设想的、现实世界中从未出现过的样子。

各种各样的修改意见都实现的挺好。

对中文的支持居然也很不错。

我个人感觉现在的AI画图水平,已经算是能提供生产力了,这个水平足矣应付很多要求不高的文章插图类的工作了。

有一个段子说得好:我们过去想象人工智能是,我们写诗画画编音乐,AI烧饭洗碗修电脑;没想到,现在是AI写诗画画编音乐,我们自己烧饭洗碗修电脑。…

12
Feb

闲聊一下爆火的ChatGPT: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最近几年AI的进展十分迅猛,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包括但不限于:基于 Diffusion Model 的各种图像生成模型、以及我今天想讨论的大语言模型 ChatGPT。尽管网上关于 ChatGPT 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东西确实足够有趣,因此我也来瞎扯几句吧。Disclaimer: 我是纯外行,对AI了解大概不比其他学物理的学生更多。

第一次使用 ChatGPT 的时候,有点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第一次见到 Google 时的场景。不过差距还是存在的,当我第一次使用 Google 时,我当即就知道这东西我会一辈子不停地使用它了;而 ChatGPT 大概还稍逊风骚,我目前并不觉得它能取代搜索引擎,它只适合完成一部分任务,而对另一部分任务则满嘴胡话无法信任其结果。

ChatGPT 既不像有些人以为的几乎成为通用人工智能了,也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只是个玩具。我认为它的确可以在一些任务上潜在的提升生产力。这篇文章主要是探索一下 ChatGPT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能用来改进文档和Paper的语言

在美卡论坛的这个帖子里,大家在讲自己有哪些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已经被 ChatGPT 满足了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就是润色自己写的文档和paper的语言。甚至可以直接让 ChatGPT 给自己的paper写摘要。ChatGPT 的确在这方面至少比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人好得多。

✅ 能用来应付Bullshit文章

也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拿 ChatGPT 写那种根本没人看的诸如 year end review 之类的bullshit文章了。如果在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就有 …

15
Jan

几个长见识的话题

最近大概是在这里写文比较少了,经常见到有人催更😂。在《我的人生追求》中我写道,“我的人生追求,就是:学习、分享,尽力给中文互联网贡献高质量内容。” 然而实际上值得分享的 non-trivial 的东西并不是很常见的,这也是本博客发文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不过幸运的是,我参与创建的美卡论坛里面大神众多,里面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令人长见识的话题。这里就列一下过去一年中我觉得很涨姿势的几个话题吧,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那边继续阅读和参与讨论:

1. OverEmployed (OE)

自从疫情以后 Work From Home (WFH) 在美国变得非常普遍。这就给一个以前我想都没想过的神奇操作打开了大门:同时给多家公司全职工作!这个行为叫做 OverEmployed (OE)。美卡论坛中的相关帖子如下:

2. 润学(美国以外)

有些人是为了保留双国籍,有些人是为了给美国之外留个 plan B,总之美卡论坛里很多人开始对美国以外的移民身份感兴趣。可能不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一帮身在美国的人会对香港和墨西哥这种地方的身份有兴趣?Well,反正就是很多人有兴趣。美卡论坛中的相关帖子如下:

 

总之,美卡论坛是个好地方,大家有空多逛逛。…

12
Aug

关于收入和财富不平等

【2021.8 更新】补充了2021Q1的 net worth top 1% vs bottom 90% 新数据。

wid.world 是个不错的网站,里面有很详细的各国收入不平等的数据。上图分别是美国的 top 0.1%, top 1%, bottom 50% 百分位收入的占比(截止到2019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自从1980年左右开始,收入不平等就在一路狂飙:收入高的人的收入占比在持续升高,收入低的人的收入占比在持续下降。现在的不平等程度已经差不多回到了1930年代的水平了。

中国的数据在 wid.world 里其实也有,只不过我感觉不是很准确所以这里就不贴图了。其结果也是相似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不平等就在持续扩大,趋势和美国是类似的。

当然,也有收入不平等在缩小或维持不变的国家,比如欧洲各国。不过很不幸,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且还在持续扩大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的国家例如欧洲各国都是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的国家。

FRED 还有美国 net worth 占比的数据。上图蓝线是 top 1%、红线是 bottom 90% net worth 的占比(截止到2021Q1)。可以看到从有数据的1989年起,top 1% 的占比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近五年已经和整个 …

22
Jun

中文互联网的内容产出为什么渐渐枯萎?

中文互联网和英文互联网在内容质量方面的差距有目共睹。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 审查制度。现在在国内建个博客、论坛,都需要域名备案的。一旦稍微有点流量了,就会被请喝茶,就需要审核里面的所有内容,成本都是站主承担。维护博客论坛这种事儿闲着没事儿凭借兴趣玩玩还可以,一旦需要行政成本了,就会极大的降低积极性。另外,以文学和思想为追求的文艺创作,是需要不受限制天马行空的环境才有可能有真正有价值的产出的。以国内现在的氛围,创作出来的作品能不能发出来、发出来之后过一段时间会不会被举报然后引火烧身,都是未知数,对人身安全都可能产生威胁,自然创作积极性就大受打击了。

2. 搜索引擎太烂。一个小的博客小的论坛,要如何在没有运营经费的情况下,持续吸引人进来看进来讨论呢?在中文互联网上,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在英文世界就有办法,那就是Google。只要你的博客内容足够好,只要你的论坛上讨论的问题足够专业,相关人士在搜索相关关键词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这个地方,并且持续关注。在百度上呢?呵呵。一个小网站不交保护费还想排进首页?想得美。百度和腾讯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导致中文互联网内容产出的一个主要阵地–微信公众号–上面的文章无法被百度搜索到,这进一步导致了中文互联网上发掘优质内容和优质内容被发掘的困难。

3. 中文互联网上单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很难盈利。在中文互联网中,创作者为了盈利,只能接软文广告、引流到收费平台上等等,俗称“割韭菜”。平台为了盈利,只能不断的拉新的投资、扩大用户数量,无法只对质量负责。在英文互联网中,创作者和平台方有多种多样的盈利方式,比如写文章的话可以通过Google AdSense的展示广告赚钱、做视频的话可以通过Youtube自带的按播放次数计费的广告赚钱、文艺创作的可以通过Patreon让粉丝付费支持等等。创作者只需要专注于创作或传播高质量信息,有人喜欢看,就能赚到钱;而平台也可以只追求做一个小而美的平台,不一定需要一轮轮投资不断地扩大用户数然后追求上市。

4. 中国吃饱了饭主要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还是太少。相信看过英文Wikipedia的人都会有一种敬佩感,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全面太丰富。估计中文互联网界都很难想象为什么会有人花那么多精力免费写那么多优质内容。然而英文世界里就是有那么多吃饱了饭没事儿干,主要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就是不求赚钱写东西只求自己开心。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太多的人都在忙于生计,没有闲工夫追求不赚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