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osts from the ‘Ideas’ Category

8
Nov

随便写点关于美国种族问题

这几天 “It’s OK to be white” 的话题在知乎上很火。于是借此随便写点关于美国种族问题的想法吧。

大概很多中国人不太理解这句话在美国的隐含含义大概是啥,其实有个类比能让中国人更明白。在美国,白人因为历史原因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优待,这种优待并不体现在纸面上,但却确实是存在的;在中国,北京孩子也因为政治或者历史原因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优待,这种优待表现在高考上尤其明显,但其实不止是高考,出国留学读本科的人里面北京孩子也是占比远大于其他省市,以出国读本科来类比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

中国人最喜欢以一个确定的标准,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来录取。这样的确是最公平的,但是却有前提条件:人们受教育的环境得是大致相当的。但是现实却远不是如此,现实就是初等教育的资源分配极其不均匀。美国本科录取中国学生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北京人有加分;相反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正确,他们其实更希望招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呢。基本可以当做对中国人来说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公平录取吧。但现实呢?还是北京孩子录取到藤校的比例特别大,藤校2017年在大陆高中内共录取169人,其中北京录取67人,见这里。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山东孩子,尤其是小县城的人,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原来中国的高中生可以直接去申请美国大学。甚至有人还会说“唉,河南的学生,我打赌,99%都不知道美国藤校来中国招生了……”。一个“来中国招生”,就反映出了明显的无知,因为美国本科是需要学生自己申请的,而不是对方来招生。这种无知,并非因为他笨,而是仅仅来源于他所在的受教育环境的信息限制。这种程度的信息差距,恐怕不少北京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居然还有人不知道中国高中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可现实就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层面的差距了。考托福要多少钱?考 SAT 要多少钱?考 SAT 的路费要多少钱?申请一所美国大学要多少钱?这些钱可未必每个家庭都出得起。而且,即使录取了,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学费生活费之高就令大多数中国家庭望而却步了。我本人没有申请美国本科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最后,还要考虑准备申请的机会成本。一个高中学生,在没有多少前辈的成功经验的情况下,准备申请美国大学而耽误的高考准备时间,这代价几个人付得起?北京那种前辈们榜样频出、各种经验都可以手把手传递的环境,自然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就是为什么藤校在中国几乎是无视种族与地域的录取政策,却事实上在录取结果上优待了北京孩子。哪怕两个自身水平一样的孩子,分别放到两个身在山东和北京的家庭,就会导致录取结果的天壤之别。

所以说,无视出身的录取规则,的确是公平的,但是这种公平必须加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受教育环境的平等。

回到美国的问题上来,白人贴广告说 It’s OK to be white,其实很像是北京孩子拿着藤校的录取通知书强调 It’s OK to be 北京人,然后标榜自己的录取成就都是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真的没有得到什么优待么?

想要实现真正的公平,除了在录取标准上无视出身,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们的受教育环境平等。中国的高校经费都是中央拨的,北京的高校之所以那么好又那么多,中央的经费倾向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中央的税收又不只是北京交上来的,为什么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得到的高校教育经费却完全不成正比?倘若经费支持足够,省内也扶持出几个真正优秀的高校,这些省的孩子们也就不必在高考上那么凄惨了。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的资源,北京和其他省市差距有多大?这种差距才是不平等的真正来源。希望中央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

回到美国的问题上来,白人和其他种族的确在从小受教育的阶段得到的资源就不一样。初等教育最好的那些私校,有几个穷人负担得起?其他种族有多少人父辈就积累起了财富?说不定那些人爷爷辈还是奴隶呢,怎么可能积累起来财富。除了私校,公立学校当然也有好的,但这就出来学区房的问题了,穷人哪里买得起学区房?得不到同样优质的初等教育,即使大学的录取标准完全不看出身,也是自然的给了那些父辈爷辈积累了财富的人一些优待,不管这财富的获得是否有道德问题。

当然,现在美国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我也不是很看好。对某些特定群体降低大学甚至公司的录取标准,在我看来只是掩盖问题而已,完全无法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实现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可是这样的事情,见效是长期的,投入却是巨大的,哪个政客愿意做?哎。…

19
Oct

随便说几句关于机器学习和物理

今天看到的一个关于机器学习的想法挺有意思。也许人类最终会发现 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都只是受人脑有限的计算力而发展出的局部最优解。包括现在我们理解的物理定律。什么是物理?物理学家普遍有种倾向就是认为物理定律必当是简洁的。有句名言是给我四个参数我能画一头大象,给我五个参数我能让大象的鼻子动。但倘若某一天 机器学习用几亿个参数暴力做物理预测 比人类用理解的方式做出来的都要更好呢?说实话现代的物理也其实一点都不简洁了 看似简洁的背后都有一大堆冗长的数学符号的定义藏着呢。期待哪天机器学习可以各种预测 Navier-Stokes 湍流的性质。…

7
Sep

1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独立博客现在都如何了?

现在已经2017年了,距我开始建站写博客的日子,已经有10年了(我是不是可以说我有10年HTML/php工作经验😂)。10年对于互联网世界来说,足以让很多网站兴起又衰落了。今天突然兴之所至,就来看看当年我读的那些独立博客现在都如何了吧。

  • Matrix67。大名鼎鼎的Matrix67,似乎在生了娃以后就很少更新博客了。目前最新的一篇文章写于2016年10月。也不知道大神现在在做啥了。感觉略可惜,如果他肯把博客的内容同步地发发知乎发发微信公众号的话,中国喜欢数学的孩子们应该会比现在多很多吧。
  • 崔添翼 § 翼若垂天之云。这位大神本科毕业后去了传说中的公司 Jane Street,然后貌似就不怎么更新博客了。最后的文章发布于2014年10月,还是个 Jane Street 的宣讲会通知。。。
  • 学而时嘻之。我是后来很晚才意识到,这位博主“同人于野”原来和我是同行前辈。现在他开了“得到”专栏,广受欢迎,大概可以算是通过科普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典范了吧。可惜自从开了“得到”专栏以后,他的内容就不再往博客发了,博客最后更新于2016年8月。
  • 阅微堂。似乎停止更新了一段时间,但是今年3月份宣布博客回归
  • The Guardian Art Gallery。这哥们的博客一直在勤奋的更新中,可惜太学术了,我都看不懂。。。除此之外这哥们也在知乎和微信群里活跃着。
  • fwjmath的相空间。更新频率不高,但令人惊喜的是仍然在偶尔发新文章。
  • AIfreedom。点开之后一片空白,这个博客大概是被荒废了吧。
  • No Arbitrage。最后更新于2016年3月。
  • TOOCOLD’S NOTES。已经打不开了。。。
  • 弦乐四重奏。已经打不开了。。。似乎是因为blogbus整个挂掉了。当年做量子场论作业的时候就是靠这个博客上写的答案活下来的,真希望那些资料能一直在网上被搜到啊😂。
  • 卢昌海个人主页。一直在更新。
  • 木遥的窗子。一直在缓慢发文中,他似乎在微博上蛮活跃。
  • 考据癖
28
Nov

以佩恩被杀为界,火影之后怎么画大家才觉得不会烂尾呢?

//本文是我在知乎上的回答《以佩恩被杀为界,火影之后怎么画大家才觉得不会烂尾呢?》。

我来大开脑洞了…

火影最后的结局为什么让人觉得烂尾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是,火影一直想要探讨的一个主题在最后并没有给大家一个起码的交代,那就是:究竟如何才能实现长久的和平?在这个问题上鸣人有鸣人的想法,佐助有佐助的想法。就连反派大Boss们之所以成为了反派大Boss,也不是因为他们人坏,只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而已。但是最后700画那么美好的和平世界究竟是怎么实现的?怎么突然就和平了呢?最后匆匆的结尾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因此我这个回答就着重探讨一下,究竟如何才能实现长久的和平。

众所周知,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战争接连不断,如何实现长久的和平可谓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多少代人都为此努力而没有解决掉这个难题。这可能也就是岸本无法给出满意答复的原因吧,因为这问题真的很困难。

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代人生活的年代已经是一个相对长久的和平年代了,几十年都没有大规模战争发生了,因为战争死去的人与过去的历史相比已经是个无穷小量了。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做到了和平的?

大国之间的核威慑当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火影里的尾兽平衡其实就是在参考这一点,但我个人认为这还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起作用:人类对能源的获取能力。…

24
Nov

用人类历史理解外星人,可能有误解

//本文是我在知乎上的回答《为什么霍金警告我们不要接触外星人?》,后来很荣幸被推荐到了知乎日报《用人类历史理解外星人,可能有误解》。

问题:为什么霍金警告我们不要接触外星人?

我觉得霍金不可能不清楚,既然外星人科技那么发达,那么他们的社会一定有足够高的精神文明制约他们侵略其他星球的想法。他们的社会一定充满爱、和谐。即使自然资源不足,他们也不会去侵略其他星球而达到目的的。霍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以下为最近的补充信息:
难道就没有支持我的观点的童鞋么- – 大家想一想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都是从愚昧到科学理性的,进而不断完善人性。马英九说:“财富可以使一个国家富强,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伟 大。”难道我们的文化是要越来越趋向于毁灭,侵略吗?没有的,相反,更加符合人性,具备人文关怀,不论是环保主义,动物保护主义的出现都是文明高度发展的 一个体现。

我的回答:

我从一个稍微独特一点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吧。“既然外星人科技那么发达,那么他们的社会一定有足够高的精神文明制约他们侵略其他星球的想法。他们的社会一定充满爱、和谐。”这句话其实是被人类近几百年的历史所误导了。

我的观点:能源的获取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9
Nov

《Interstellar 星际穿越》观后感

终于找时间看了最近上映的《Interstellar 星际穿越》,心理五味杂陈。

首先,诺兰出品,必属神作!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真的是个划时代的作品,能让接近真正物理的黑洞、虫洞、时空、引力、广义相对论等物理概念在一个主流商业大片里出现还这么受欢迎,诺兰真是神人啊!看到大家观影之后全都热情洋溢的纷纷讨论物理,我预感应该会有不少孩子因为这电影对理论物理产生极大兴趣然后踏上理论物理的不归路吧~前一阵子有一个《Gravity 地心引力》与之类似,但是与现在的《Interstellar 星际穿越》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钟慢效应在这个电影里的展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早在很久以前我就一直觉得,产生钟慢效应完全可以是一个科幻作品的着重表现的一个情节,钟慢效应带来的情感该是多么打动人啊可是为什么没人把它拍进电影里呢?!那么多科幻作品里有光速飞船到处乱飞,可是它带来的双生子佯谬效应哪里去了??如果有双生子佯谬效应的话整个剧情该多么感人!《Interstellar 星际穿越》里虽然没有光速飞船,不过他通过另一种方式——黑洞的强引力场,产生了这个钟慢效应,于是当男主在黑洞旁的星球呆了几个小时回来就要看地球上23年间传来的视频,那画面实在是震撼的让我说不出话来了,男主最后见到女儿的时候女儿已经比他老好几十岁了也是太赞啊!《Interstellar 星际穿越》算是开了个好头吧,希望以后所有拍有关星际旅行的科幻的时候全都考虑进钟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