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ovember 8, 2017

4

随便写点关于美国种族问题

作者: physixfan

这几天 “It’s OK to be white” 的话题在知乎上很火。于是借此随便写点关于美国种族问题的想法吧。

大概很多中国人不太理解这句话在美国的隐含含义大概是啥,其实有个类比能让中国人更明白。在美国,白人因为历史原因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优待,这种优待并不体现在纸面上,但却确实是存在的;在中国,北京孩子也因为政治或者历史原因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优待,这种优待表现在高考上尤其明显,但其实不止是高考,出国留学读本科的人里面北京孩子也是占比远大于其他省市,以出国读本科来类比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

中国人最喜欢以一个确定的标准,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来录取。这样的确是最公平的,但是却有前提条件:人们受教育的环境得是大致相当的。但是现实却远不是如此,现实就是初等教育的资源分配极其不均匀。美国本科录取中国学生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北京人有加分;相反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正确,他们其实更希望招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呢。基本可以当做对中国人来说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公平录取吧。但现实呢?还是北京孩子录取到藤校的比例特别大,藤校2017年在大陆高中内共录取169人,其中北京录取67人,见这里。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山东孩子,尤其是小县城的人,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原来中国的高中生可以直接去申请美国大学。甚至有人还会说“唉,河南的学生,我打赌,99%都不知道美国藤校来中国招生了……”。一个“来中国招生”,就反映出了明显的无知,因为美国本科是需要学生自己申请的,而不是对方来招生。这种无知,并非因为他笨,而是仅仅来源于他所在的受教育环境的信息限制。这种程度的信息差距,恐怕不少北京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居然还有人不知道中国高中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可现实就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层面的差距了。考托福要多少钱?考 SAT 要多少钱?考 SAT 的路费要多少钱?申请一所美国大学要多少钱?这些钱可未必每个家庭都出得起。而且,即使录取了,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学费生活费之高就令大多数中国家庭望而却步了。我本人没有申请美国本科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最后,还要考虑准备申请的机会成本。一个高中学生,在没有多少前辈的成功经验的情况下,准备申请美国大学而耽误的高考准备时间,这代价几个人付得起?北京那种前辈们榜样频出、各种经验都可以手把手传递的环境,自然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就是为什么藤校在中国几乎是无视种族与地域的录取政策,却事实上在录取结果上优待了北京孩子。哪怕两个自身水平一样的孩子,分别放到两个身在山东和北京的家庭,就会导致录取结果的天壤之别。

所以说,无视出身的录取规则,的确是公平的,但是这种公平必须加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受教育环境的平等。

回到美国的问题上来,白人贴广告说 It’s OK to be white,其实很像是北京孩子拿着藤校的录取通知书强调 It’s OK to be 北京人,然后标榜自己的录取成就都是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真的没有得到什么优待么?

想要实现真正的公平,除了在录取标准上无视出身,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们的受教育环境平等。中国的高校经费都是中央拨的,北京的高校之所以那么好又那么多,中央的经费倾向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中央的税收又不只是北京交上来的,为什么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得到的高校教育经费却完全不成正比?倘若经费支持足够,省内也扶持出几个真正优秀的高校,这些省的孩子们也就不必在高考上那么凄惨了。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的资源,北京和其他省市差距有多大?这种差距才是不平等的真正来源。希望中央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

回到美国的问题上来,白人和其他种族的确在从小受教育的阶段得到的资源就不一样。初等教育最好的那些私校,有几个穷人负担得起?其他种族有多少人父辈就积累起了财富?说不定那些人爷爷辈还是奴隶呢,怎么可能积累起来财富。除了私校,公立学校当然也有好的,但这就出来学区房的问题了,穷人哪里买得起学区房?得不到同样优质的初等教育,即使大学的录取标准完全不看出身,也是自然的给了那些父辈爷辈积累了财富的人一些优待,不管这财富的获得是否有道德问题。

当然,现在美国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我也不是很看好。对某些特定群体降低大学甚至公司的录取标准,在我看来只是掩盖问题而已,完全无法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实现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可是这样的事情,见效是长期的,投入却是巨大的,哪个政客愿意做?哎。

Read more from Ideas
4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1. Nov 8 2017

    写的很靠谱,很棒!

    Reply
  2. lentrody
    Nov 9 2017

    平等成长环境不是靠平等初等教育资源就能做到的。
    创造出相对优势环境的是阶级而非学校教育本身,哪怕把穷孩子富孩子塞到一个班,其环境依然是相隔绝的。而学校之外的差距更大,从接触的人脉到发展的机会,血缘关系和经济资源都是难于逾越的鸿沟。
    真正的平等是什么?是阶级的崩塌,资本主义的灾难。美国不敢去碰触阶级问题,才只能靠政治正确去表现出平等并转移矛盾。这点在国内也一样,共产党现在同样依赖资本主义来谋求发展,也不敢对阶级问题开刀。

    但并不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孤儿化就是个很好的实现平等又能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将血缘继承从社会运行中剔除,消灭了阶级分化改良了资本主义,平等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代价则是家庭亲情的消失,但也并不是不可接受。

    Reply
  3. Nov 10 2017

    「藤校2017年在大陆高中内共录取169人」,我还以为会有一千,精英果然还是极少数啊。

    Reply
  4. duzhe
    Feb 20 2018

    按照种族、省份来说明某类人在基础教育方面得到优待的看法是笼统的甚至危险的,因为发展到如今,有的种族内的差异已经非常大,黑人也有家庭条件很好的,白人也有出生在一穷二白的家庭里的,地域同理。因此基础教育的平衡不应该针对种族和地域,而应该针对具体的个人来进行平衡

    Reply

Leave a Reply to duzhe

(required)
(required)

Note: HTML is allow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ever be published.

Subscribe t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