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Recent Articles

12
Feb

我的人人网状态(之二)

作者: physixfan

•求高人指点:解析函数和肥皂膜的形状到底是有多大联系…?怎么感觉这俩东西的性质太像了 但是没有什么书提到它俩的类比呢…?(后来知道了 原来肥皂膜满足的方程属于解析函数 所以用肥皂膜的形状来直观理解解析函数的普遍性质还是有点用的)

•不想看柯西了…想看柯南了……

•男人无论走到哪都喜欢想女人,这叫空间平移不变性;男人无论啥时候都想女人,这叫时间平移不变性;男人无论站着,坐着还是躺着都喜欢想女人,这叫空间旋转不变性;男人无论停着不动还是坐飞机上都在想女人,这叫相对论洛伦兹协变性。有些男人喜欢想男人,这就是朗道对称性自发破缺。(转载自某学长)

•每天早上带着量子场论去物理系开房,一推倒就干一整天,晚上11点才拖着疲惫的回家,还不用付房租。你说Ph.D.很煎熬,那是因为你不了解Ph.D.的激情!(同转载自某学长)

•从逻辑上说 要反驳一个命题 只要一个例子就够了…但是要证明一个命题 不是必须要通过演绎推理或者可靠的归纳法才行吗…?那我们从小到大写的作文 全都是用例子来证明 岂不全都是rubbish…?

•男: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对於我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你可不可以只用‘能’和‘不能’来回答?女:可以啊!男: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能不能做我的女朋友,那麽你对於我的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能不能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一样?(转载 貌似挺老的了 不过蛮有意思)

•物院的大牛们 有没有谁能帮忙开发个量子传输装置啊?就是通过扫描一个人身上所有原子的态—光速传输信息—异地重新构建的方式来实现瞬间移动……造出来了可就造福人类了啊~

•现在这个年龄的我们 已经对问题有很鲜明的观点了…比如说有愤青和五毛之分;有听说姚晨离婚就不相信爱情了的人和对此漠不关心的人;也有知道并关心埃及正在发生什么的和不关心的人……我想知道 这些观点想法究竟从何而来…?如果严格保证两个人读到的文字和听到过的话完全一致 那么这两个人会有不同观点吗?我想知道 是不是观点完全取决于信息的输入…?

•其实我一直想不通 为什么有很多女生会扎耳洞..为了稍微增添那么一点点美观 连身体的拓扑结构都给改变了…(这条状态被转载了好多次..)…

9
Feb

如何辨别自己在现实还是虚拟世界

作者: physixfan

试着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精妙设计的培养皿中,长着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并没有和其他肉体的器官相连,但是培养皿中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这个大脑仍然能完成它的生理功能。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大脑的输入输出端并没有像普通的大脑那样接到了眼睛鼻子嘴什么的感受器官之上,而是靠一台超级计算机,精妙的控制着刺激神经元的电流。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来总会有一天弄清楚神经传递的电信号和我们平时的感觉之间的关系,因此,这台超级计算机完全有可能完全模拟了现实生活能给他的一切刺激。这样,培养皿中的大脑就也会以为自己接收到了视觉信号、听觉信号等等,现在的问题是:他有办法辨别自己是生活在现实中,还是生活在靠超级计算机给他输入信号的虚幻世界中吗?

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是哲学界的一个著名难题。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唯心主义者笛卡尔,他在《哲学第一沉思集》中第一次提出了类似的思想,之后就有无数的哲学家思考过这个问题。著名科幻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系列,就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把这样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推向了平民大众…

仔细想想自认为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和这个缸中之脑的区别。我们伸出自己的手朝自己的脸打一巴掌,马上脸和手就会感觉到痛感,并且还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但是,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它通过你对控制手的那条神经发出的电信号,计算出来了你的手在任何一个时刻的位置,所以计算出来了你的手什么时候会碰到脸,在这一瞬间给你的脸和手发出一个表示痛感的信号,同时也发出一个pia的一声的听觉信号,至此,缸中之脑也感觉到了和我们同样地一个过程。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结论是:

你没有任何办法辨别自己是在现实中,还是只是个缸中之脑!(只要那台超级计算机给你的刺激是符合我们日常感受的。)…

7
Feb

如何辨别自己在现实还是梦中

作者: physixfan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诞生了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盗梦空间》(仅代表个人观点),把梦境的神奇世界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同时,电影里也涉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辨别自己是在现实还是梦中呢?最早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应该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庄子吧,庄周梦蝶的故事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他本是个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呢?

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经验:早晨刚被闹钟叫醒的时候,还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然后就起身,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刚才实际上是在做梦。。。有很多时候在梦里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做梦的,即使事后想想梦中场景和情节都很荒诞不羁。

很多庸俗的影视作品都是这样区分是否在梦境的:掐自己一下或者扇自己一巴掌,如果不疼那就是在梦里。如果你真的这么干了,那可就显得很傻了——无论在梦里还是现实中,你都会疼的!在梦中各种感觉基本都是齐全的,不信你可以在今天晚上做梦的时候刻意留心一下~…还有一种方法很有意思,但是同样不可行:因为与梦境相比,现实生活的细节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你站在一堵墙的前面,能看清墙上的每一个细小的缝隙,这就证明你是清醒的。但是这个方法也有个问题,就是你知道了这个方法之后,很有可能当天晚上就梦见自己在检查墙缝了…那到底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辨别方法呢?《盗梦空间》里就给出了一个相当可靠的方法:

方法1:努力回想你是怎么来到这个场景之中的。如果想不起来,那说明你是在梦里。…

31
Jan

辛普森悖论:诡异的男女比例

作者: physixfan

大学的男女比例问题一直是广大宅男同胞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高中同学聚会时必然谈起的话题,对于选择大学来说,这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一天,我拿出两个大学(P大和T大)的统计数据开始研究。“物理学院,P大男女比例大于T大;数学科学学院,P大男女比例又是大于T大…哇,怎么所有专业P大的男女比例都高于T大啊…那还犹豫什么呢,我肯定报T大了!”正当我刚刚心意已定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统计数据的最后一行:P大的总体男女比例低于T大!“什么?!有没有搞错?怎么可能P大的所有专业男女比例都高于T大,但是整体男女比例却低于T大了呢?!肯定是哪里算错了吧…”于是我拿出计算器狂敲,却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计算错了的数据,这种情况真的可能发生吗?

多说无益,请看下面编造出来的一份男女比例数据:(其中假设两所大学都只有物院和外院两个专业)

物院的数据: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男:女
P大 45 8 5.6:1(大)
T大 101 51 2.0:1

外院的数据: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男:女
P大 50 201 0.25:1(大)
T大 9 92 0.10:1

学校整体数据(即上述两个专业人数之和):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男:女
P大 95 209 0.45:1
T大 110 143 0.77:1(大!)

数据可不会是骗人的,不信可以自己动手验算一下,真的出现了这种违背常理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辛普森悖论”,虽然这么叫,但其实这不是个真正的悖论,它内部没有包含逻辑上的矛盾,只是违背了人们的常理。…

20
Jan

生命与负熵

作者: physixfan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道:在孤立热力学系统中,系统的熵永不减少。熵是用来表征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因此这条定律实际上是在说,孤立系统的混乱程度永远是在增加的。直到达到热平衡,系统的熵达到了极大值,系统状态将不再改变,归于沉寂。“落叶永离,覆水难收;欲死灰之复燃,艰乎其力;愿破镜之重圆,冀也无端;人生易老,返老还童只是幻想;生米煮成熟饭,无可挽回。”【1】无数自然现象,无不印证着熵增原理的正确性。

然而,生命现象却似乎是个例外。生命是一种总是维持低熵的奇迹。一个生命,在它活着的时候,总是保持着一种高度有序的状态,各个器官各个细胞的运作井井有条。它并不会立即达到一种类似热力学平衡的不再活动的状态,相反,生物能够主动“做某些事情”、运动以及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恰恰是生物区别于普通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一个生命一旦死去,就会很快被熵增原理的强大威力给收服,很快将趋于热平衡状态,变成一片死寂的一堆极其无序的物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生命看似违背了普适的熵增原理呢?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用于“孤立系统”,即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而生命之所以能长时间维持自身处在低熵有序状态,其秘诀正是在于它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新陈代谢的目的本质并不是交换物质。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无非就是碳氢氧氮磷硫,和外界的普通原子没有什么区别,仅仅交换原子并不能给生命带来直接好处。

更应该明确的是,新陈代谢的目的本质也不是交换能量。似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把吃饭喝水看成是单纯的吸收能量,认为生命以能量为生,而且至今大部分没有学过物理学的人也是这么看待的,人们满足于这样一种简单的理解。但是,“其实这非常荒唐,因为一个成年有机体所含的能量跟所含的物质一样,都是固定不变的。既然体内一个卡路里跟体外一个卡路里的价值是一样的,那么,确实不能理解单纯的能量交换究竟有什么用处。”【2】

那么,新陈代谢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到底是怎样一种物理过程使得生命得以维持低熵,避免死亡呢?…

17
Jan

复数方法巧解平面几何题

作者: physixfan

快放假了才买到《复分析——可视化方法》这本书,相见恨晚啊,这本神书,如果我能早点读,这学期的复变函数估计就学的不会这么吃力了。。。在这本书开头的地方有一个用复数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例子,我一看便惊了:这正是我初中时候见到的一道印象极其深刻的平面几何题,曾为它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做法呢,然而这本书就用复数的方法巧妙而自然给解决了~ 贴出来共享一下。

题是这样的:证明,在任意四边形的四条边上各做一个正方形,那么连接相对的正方形中心的线段互相垂直并且等长。示意图如下。

geo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