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乍看很韭菜但也许很不错的投资策略:3x杠杆大盘+根据200日均线移仓
作者: physixfan其实挺久之前我就看到这个策略的讨论了,不过当时觉得这策略看上去很韭菜于是没有仔细去思考。后来愈发觉得这个策略也许很不错。这个策略的名字叫 “Leverage Rotation Strategy (LRS)”,不过为了看起来更明确我就叫它“3x杠杆大盘+根据200日均线移仓”吧。相关讨论可以参考这篇原始paper,Bogleheads论坛的这个帖子,和美卡论坛的这个帖子。
这个策略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当SP500指数在它的200日均线之上的时候,全仓3x杠杆的SP500基金UPRO;当SP500指数在它的200日均线之下的时候,全仓不加杠杆的长期国债基金TLT。
具体的操作有很多变种,比如均线用 Simple 的还是 Exponential 的,比如使用 SP500 自己和200日均线交叉还是短期均线和200日均线交叉,比如是否应当加一个1%的buffer来减少调仓次数,比如在均线下方的时候是持有现金还是持有TLT,等等。但是这些细节并不重要,怎么设定都可以,这个策略足够robust。
这个策略有意义的前提条件是:在大部分时间内,SP500指数的volatility都非常低,指数慢慢的直线上涨;但是在少部分时间内,SP500指数的volatility会特别高,指数呈暴跌或者短时间内的暴涨暴跌同时发生的形态。虽然这个观察并不符合随机游走模型,但是只要认真观察 SP500 的历史,这个现象是很明显的。
大家都知道3x杠杆ETF长期持有的话是有损耗的,比较怕 volatility 高的时期。因此这个策略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在长时间的 volatility 低的时期使用3x杠杆,而在潜在的高 volatility 时期避开股市。200日均线只是设计策略的那个团队找到的一个回测足够好的用来区别开两种状态的判据。
根据均线做操作如果用在SP500本身或者其他不加杠杆的地方,其实是很韭菜的操作,经常会操作了半天最后发现根本没有正的alpha;但用在杠杆ETF上用来规避高volatility时期是有意义的,至少从回测结果上来看确实表现很好。
下表是这个策略的年化回报率的回测数据,时间尺度从1928跨越到2020(来源:美卡论坛 AlfredW):
下表是这个策略的熊市最大回撤的回测数据:…
如何从期货市场定价中解读市场如何 price in Fed 加息节奏
作者: physixfan现在美股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Fed的态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什么时候加息的问题了。到底Fed准备何时开始加息、加息力度如何呢?除了能做决定的那几个Fed高层人士之外,其他人不可能有准确的答案。而我们能获取的最可靠的猜测,就是来自期货市场的定价(前提是你相信市场有效假说)。这篇文章就来讲解一下如何从期货市场定价中解读市场如何 price in Fed 加息的节奏。
“Fed Fund Futures” 就是与加息节奏直接相关的那个期货。其实时quote可以参考这个网页:
下面的截图是写文时的quote(2021.12.14),后面的举例都将按照这张截图里的价格来计算:
根据这个期货合约的设计,其价格与100之差就是隐含利率 (implied Fed Fund rate)。例如 Mar 2022 的合约价格是 99.865,那么其隐含利率就是 100-99.865 -> 0.135%。我们可以看到,Nov 2022 的合约价格是 99.385,其隐含利率已经高达 0.615% 了。
进一步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计算一下某个月份加息与否的概率。根据这篇paper其公式为:probability = (Fed funds rate implied by futures contract − …
西雅图地区拍摄 Mt Rainier 的地点推荐
作者: physixfanMt Rainier 是西雅图的著名景点之一。其实我们不必到它山脚下,在西雅图地区还有很多不错的角度可以拍摄它。我趁着西雅图今年最后的几个晴天(一说出来感觉好悲惨),找了几处好角度拍了点照片,抛砖引玉。
Kerry Park
…
关于收入和财富不平等
作者: physixfan【2021.8 更新】补充了2021Q1的 net worth top 1% vs bottom 90% 新数据。
wid.world 是个不错的网站,里面有很详细的各国收入不平等的数据。上图分别是美国的 top 0.1%, top 1%, bottom 50% 百分位收入的占比(截止到2019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自从1980年左右开始,收入不平等就在一路狂飙:收入高的人的收入占比在持续升高,收入低的人的收入占比在持续下降。现在的不平等程度已经差不多回到了1930年代的水平了。
中国的数据在 wid.world 里其实也有,只不过我感觉不是很准确所以这里就不贴图了。其结果也是相似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不平等就在持续扩大,趋势和美国是类似的。
当然,也有收入不平等在缩小或维持不变的国家,比如欧洲各国。不过很不幸,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且还在持续扩大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的国家例如欧洲各国都是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的国家。
FRED 还有美国 net worth 占比的数据。上图蓝线是 top 1%、红线是 bottom 90% net worth 的占比(截止到2021Q1)。可以看到从有数据的1989年起,top 1% 的占比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近五年已经和整个 …
最好的科技股ETF是哪支?
作者: physixfanQQQ
当然,人人都知道科技股ETF的代表:纳指100ETF – QQQ。QQQ在过去20年稳稳的beat了SP500,几乎成了投资者的最爱。不过我个人对QQQ还是有些不满的:这个ETF的编制逻辑有点怪。一个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就优于在纽交所上市了?这显然没什么道理。我认为QQQ之所以能outperform SP500,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因为它现在基本成了一支科技股基金。但纽交所里面也有些好的科技股,这些股票仅仅因为没有在纳斯达克上市,就被QQQ排除在外了。这类股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TWTR, SNAP, CRM, SQ, V, MA, 等等等等。这编制逻辑这么怪的话,如何令人信服它不会错过好股、可以继续一路高歌猛进呢?
所以我在想,如果想投资科技板块,有没有比QQQ更好的选择?
VGT, XLK 等
这几支ETF也是长期表现非常强劲,然而它们的致命缺陷是:作为科技股基金,持仓居然没有包括 GOOG, FB 和 AMZN!其实这类“科技股”sector基金都有一模一样的缺陷:GOOG 和 FB 被归类为 Communication Services sector,而 AMZN 被归类为 Consumer Discretionary sector。在我看来这三家公司不被归类为科技股简直是愚蠢,不过好像美帝的通行的分类就是这么做的。
IGM
这支基金是 “iShares Expanded Tech Sector ETF”,和前面几家相比,多了个 expanded。看一下这支 ETF …
(FIRE之后)如何一辈子不交税:买借死三部曲
作者: physixfan注:本文原载于美卡论坛。本文仅适用于生活在美国的朋友,不适用于生活在中国的朋友。毕竟中国本来就没有资本利得税、没有遗产税、也没有房产税,是如假包换的资本天堂,根本不需要考虑本文介绍的技巧就已经没有相关的税需要交了。
在这个帖子里 @AlfredW 的一条回复相当精彩,我觉得非常值得单独开个帖子讲一下这个税务规划的技巧。这个技巧仅适用于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t and Retire Early) 之后的人,还在打工拿W-2的人当然是没有办法不交税的。英文原文在这里:
https://www.peoplestaxpage.org/buy-borrow-die
第一步:买。
这一步非常简单粗暴,把你的所有资金all in VOO即可。
第二步:借。
让我们假设你有 $10M,那么all in VOO之后,按 FIRE 社区通常的 safe withdraw rate 4% 的话,每年可以消费 $400k。考虑到后面要讲的借钱,有利息,我们就假设只能花 3% 即 $300k 吧。
把所有钱全都all in VOO了,需要花钱钱从哪儿来呢?…